找到相关内容9172篇,用时1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南朝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

    分裂,华夏传统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更促成了进一步的分化。就经学说,史称“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这北方仍保持汉学大体而少新变,注重口授微言,笃守师说。这也是因为少数族统治阶层难以...蕃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为大”②。在南方,一批随晋王朝南渡的北方士族与当地土著士族虽然有分歧和斗争,但主要趋势却在逐渐融合,形成掌握各朝政治权力、支持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体。在偏安一方...

    孙昌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8445092197.html
  • 罗汉画家

    白描画系统的罗汉画   所谓白描画,在唐以前称之为白画,单以墨线描绘物体形象的绘画。它免去使用色彩,但不是一般绘画的底本或画稿,却自线条的变化中,表现其韵律和美感。它也不同于水墨画,而是以重视...   罗汉画家   元代在道释人物画坛上,一向被认为衰落的时代,尤其是中的罗汉画更是式微。但是从今日流传于日本、欧美、及国内的画迹看来,元代的罗汉画风实属多彩多姿。在用笔上,它继承了南宋...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8445592207.html
  • 唐五代宋初敦煌尼僧史初探

    三文均未留下作者姓名,至于其写作时代,据赞文中所题“大周”或“周”,结合敦煌历史及同卷中其他人物,可判定此“周”无疑五代时的后周(951-960)。   为何在成百上千的敦煌尼僧中仅留下了她们...6176(2009)02-0009-09   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中,相对于僧众研究而言,对尼众的研究无疑相当薄弱,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即传世文献中保存的有关尼众宗教修习和生活情况方面的资料都非常...

    杨宝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31492241.html
  • 石刻的圣迹——中国石窟寺巡礼

    。甚至当佛教在其诞生地印度销声匿迹之后,却还在这个泱泱东方大国中久久不衰,至今俯拾皆是。   丝路开通与法驾西来   "丝绸之路"在地理学上,主要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3~14世纪横贯欧亚的...菩萨,也刀工极佳。菩萨像高虽不过3米,后背出现了1007只手与眼。手的正、侧、向、背、弯、曲、平、直,千变万化。掌、的比例和肌肉、骨节也刻得相当真实,中国石刻艺术中仅见之精品。大足石刻有许多与儒家...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2292664.html
  • 法显与《佛国记》

    ,还是他人代撰,都不可能将法显称“佛”,因“佛”在《法显传》中释迦牟尼等佛教先祖,有特定含义,一般佛教僧众不能称“佛”的。   (四)《法显记》亦非《法显传》、《佛国记》。宋《太平御览》卷...   法显与《佛国记》   郭鹏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舍身求法、可歌可泣的人物,晋代高僧法显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佛经翻译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西域向天竺的...

    郭鹏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3392688.html
  • 贵州佛教历史

    。黔东梵净山数十座寺庙被毁。   “庙产兴学”使佛教受到一定破坏。庙产兴学提取寺庙财产兴办义学。具体办法有:将寺庙财产分成两分或三分,以1/2或2/3入书院,剩余部分为寺庙所有;或将所谓不法寺僧...唐贞观中铸铁磬(清同治年间遗失)。金锭山寺贵州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一座寺庙。桐梓兴旺寺,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后,原为城隍庙,迁白鹭垭称灵通寺。桐梓三座寺,在桐梓元田文笔山上,由长寿寺(又名古...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5892785.html
  • 河北响堂山石窟的北朝刻经及书法

    也有“敬造十六王子之像壹躯……开皇四年九月庚申朔廿五日甲”的题记。山东东平县隋代开凿的白佛山石窟内,亦在一龛佛像之旁题十六王子像主的铭刻。据张总先生考证,此“敬造十六王子之像壹躯”释迦像(张总文...书均记录了响堂山的石刻佛经和造像发愿文。此外,清代康有为 在《广艺舟双楫》一书中也列出了响堂山的《鼓山石经》、《唐邕写经碑》、《李君巧造像》等六处石刻碑品。可见,响堂山刻经书法在过去颇有影响的。然而,...

    赵立春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440092982.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四)

    在母胎中最後成熟的时候。   ⒁触:主体同外界的接触,一般认为属婴儿时期。   ⒂受:对於客观事物有了感受乐苦的能力,一般少年时期的状况。   ⒃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人一生的十二个环节...无表色」。见《大智度论》卷二十,《俱舍论》卷十三。   (26)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总称为五眼,五种不同的认识。肉眼、天眼属於世俗的认识,慧眼、法眼、佛眼属於贤圣的认识。「以慧眼...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193155.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三)

    。悟解了法相就是寂灭相的人,他的身体称为法身。法相不可说有说无,得法相之身也不可说有说无。先说法身没有四大五根,没有三界凡夫那种粗重物质构成的四大五根。法相寂灭清净,法身的四大五根也是微细的,由...片面性的程度不同罢了。   ⑥欲界天:欲界天的「天」,不是天空,而是高於人类的上界的生类,为欲界六道之一。天的又一含义这些生类的生活环境。欲界共有六天: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193156.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

    入:阴指五阴,也称五蕴。阴荫覆的意思;蕴积聚、类别的意思。五阴或五蕴,构成人和万物的五种类别,即:色蕴(相当於物质概念)、受蕴(感受)、想蕴(理性思维活动)、行蕴(造作,即心理活动)、识蕴(相当於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活动和内容)。入十二入,或称十二处。入涉入的意思,处相会的处所。十二处指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六根及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六境,六根与六境互相涉...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8.html